項目地點:江蘇 蘇州
水質特點:江蘇省蘇州市某金屬加工企業,綜合廢水水量為700m3/d,生活污水水量為500m3/d,廢液排放量為50m3/d,水質水量如表1所示。
主要工藝:根據廢水的特征,采用“一級混凝沉淀+水解酸化+好氧+二級混凝沉淀”工藝。具體工藝流程如下:
工藝說明:
廢液單獨收集后,再定量連續加入綜合廢水調節池中,與綜合廢水混合稀釋后一同處理。
生活污水單獨收集進生活污水調節池,再用水泵提升至水解酸化池進行生化處理。
綜合廢水經提升后,進入反應池,依次投加堿/CaCl2/亞鐵/PAM,調整pH至9~9.5,形成氫氧化物沉淀及羥基磷灰石沉淀并使沉淀形成較大的絮體,然后流入初沉池,進行固液分離,初沉池出水進入pH回調池,回調pH后進入生化系統。
在水解酸化池中,廢水在厭氧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,部分則直接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。在水解酸化池中配置填料,以增加水解酸化池中污泥的濃度,提高酸化效果。經過水解酸化處理后的廢水進入接觸氧化池進行好氧生化降解。
在接觸氧化池中,好氧菌對廢水中的小分子有機物進行吸附、分解,從而達到降低廢水中有機物的作用。經過接觸氧化池處理后的廢水進入生化反應池,投加PAC,生成磷酸鋁沉淀,進一步去除廢水中殘留的磷酸鹽,生化池內死亡脫落的微生物一并隨廢水進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。
在二沉池中,生物絮體和處理后的廢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分離,生物絮體則被沉淀形成生化污泥,被泵排入污泥池中,廢水則進入上部的清水區,達標排放。二沉池中部分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,以提高生化反應效率。
所有沉淀池排出的污泥排入污泥池中,加壓至污泥壓濾機,脫水后污泥打包外運,濾液回流至綜合廢水調節池進行處理。
處理后用途:達標排放。
系統特點:處理系統通過管控車間廢液的分質分流收集排放,確保不易受到原水濃度波動影響的沖擊,工業污水處理系統一直保持穩定運行,廢水經處理后出水穩定達到國家《污水綜合排放標準》(GB8978-1996)一級標準。